在国内,如果你不介意买点二手矿盘的话,每 T 成本甚至可以低到 70 人民币左右。这个价格,甚至比很多网盘的扩容成本更低了。
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,如果说企业用户,用 NAS 是为了存储业务数据;那么个人用户呢?最直观的回答, 就是作为网盘的替代品,最好还能做网盘做不了的事。
例如说,借助 Docker 的强大扩展性,我们还能跑智能家居服务、内网去广告 DNS 服务器等等等等。当你有一个能够 7*24 小时开机的服务器时,想象空间就足够大了。 但,普通用户,要想愉快的使用 NAS,仍需要跨越技术上的难关。
传统的 ,软硬件一体的 NAS 品牌有群晖(Synology )、威联通(QNAP)等;以软件系统为卖点的,有 Truenas、Unriad和OpenMediaVault,等等。
但这些产品,要么价格高昂的同时,配置却很低;要么需要很高的上手难度,你不懂一些基本的网络和 Linux 系统知识,就很难玩得转,这就让很多 NAS 潜在用户知难而退。
我自己,作为一个 NAS 发烧友,也是花了一两年时间入门,随后慢慢精通的。无论是上手系统,还是研究硬件配置(组装),都需要付出很多的精力。
包括现在,每次重新配置 NAS,让所有服务准备就绪,都会成为我一件感到头痛的事情,能不动,就尽量不动。 追根溯源,虽然市面上绝大多数 NAS 产品,都是民用的。但设计思路有很强的历史包袱,仍然是面向有配备系统管理员的企业用户,和少量极客用户的。或许功能强大,可绝谈不上好用和易用。 二、绿联 DX4600 私有云开箱及体验
不知道你们什么感觉,我反正就一个感觉,终于解放了。
为了一个 NAS,要安装动辄四五个 APP,分别负责文件管理、相册、视频、音乐……这基本上就是旧时代的 NAS 体验。说实话,很痛苦,也很反直觉。明明都是可以集成的功能,对不对?到了绿联 UGOS 上,总算是来了。而且全平台的体验都很一致,更新也很及时。
基本上可以说是最像“把网盘搬到家里”的体验了。本来就该这样。
当然,也不能光说优点,目前 Mac 和 Windows 端的 APP 有个体验上的缺陷,不同的功能打开,不会在同一个窗口上设置多个标签页的形式,反而会打开一个新窗口。这点还需要等待厂家后续的更新来完善。 UGOS 的功能整体还是以简洁易用为主,没有做复杂的权限管理,但针对家庭和小团队的场景做了一些针对的优化。例如说除了能够配置多用户之外,还有公共空间。如果我是个小的团队,我就可以把一些公用的文档放在里面了,方便大家随时取用和下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