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存储介质类型
存储介质主要分为机械盘HDD(Hard Disk Drive)与固态盘SSD(Solid State Drive)。混合硬盘HHD(Hybrid Hard Drive)同时使用了SSD硬盘和HDD硬盘,通过Cache机制,实现冷热数据自动分级存储,在存储容量、成本与性能的最佳均衡。新兴的3D NAND与 3D XPoint等技术带来颠覆性的影响。 4.1 机械盘HDD
机械盘HDD是磁盘存储,包括盘片、磁头、主轴(电机)、控制器等组件。HDD数据读写时,磁盘控制器提供数据存储的CHS地址,主轴上的电机马达驱动盘片高速旋转,磁头可以沿盘片的半径方向移动,最终将存储数据的扇区转到磁头下进行读写。扇区(数据块)是最小存储数据的最小单元,通过LBA (Logical Block Addressing)的方式实现线性编址,上层应用通过LBA地址读数据块。磁盘常见的转速是7200 r/min或15000r/min,性能和吞吐量有一定限制。根据不同的存储访问接口协议,HDD盘分为SATA盘(串行ATA接口)容量大成本低,而SAS盘(串行SCSI连接)性能与可靠性更高。
图7:机械盘与固态盘内部结构
4.2 固态盘SSD
SSD是固态的电子芯片/集成电路存储,包括负责系统管控控的主控芯片、缓存芯片,以及负责数据存储的FLASH闪存芯片等组件。主控通过执行SSD固件算法中的控制程序,进行系统管控、数据读写、性能保障等任务;数据读写时无需机械运动,通过集成电路的扫描和开关作用进行数据读写。SSD相比于HDD在性能、功耗、机架密度上、抗震等方面有显著的优势。最开始使用的是SATA SSD,主要通过SATA或SAS接口进行访问SSD盘,因为采用针对HDD的AHCI标准,导致存储传输通道的性能成为瓶颈,无法匹配SSD的性能。所以新推出了NVMe SSD走 PCIe通道,相比AHCI做了大幅优化,缩短了CPU与存储之间的读写路径,读写寄存器次数从4次降低为0次,队列深度从1增加到64K,使得NVMe SSD性能大幅提升。
4.3 3D NAND 与 3D XPoint
SSD相比HDD有很多优势,但依然面临价格高,读写次数有限制,硬盘寿命短,容量有限制等挑战,所以英特尔和镁光联合推出新的闪存类型3D NAND与新的存储技术3D XPoint完美的解决这些问题。传统SSD采用2D平面结构的NAND闪存,将存储芯片放在单面,限制了硬盘容量。 而3D NAND把存储颗芯片堆叠在一起(最大可堆叠32层)很好地突破了SSD的容量限制,单盘容量可达32TB。
3D XPoint是一项颠覆性的存储技术,具有NAND闪存的功能与堪比内存DRAM的性能表现。3D XPoint工作原理与NAND有根本性的不同,标记数据状态的物理值不是电压、不是电流,也不是磁极、而是电阻,通过改变单元电阻水平来区分0与1。号称性能比NAND闪存快1000倍,寿命是NAND的1000倍,密度是传统存储的10倍,而成本只有内存DRAM一半,确实是颠覆性的突破。阿里云的ESSD云盘号称达到100万的IOPS,0.2ms的访问时延,据说就是使用NVMe SSD、3DXPoint以及SPDK等技术。
表2:各种硬盘的主要性能指标